首页    公众教育    博物馆知识百问百答(3)

博物馆知识百问百答(3)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宝库,承载着时光的记忆和岁月的沉淀。博物馆所展示的每一件展品背后,都蕴藏着一段故事,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感受文化魅力,我们开设了“博物馆知识百问百答”专题,以问答的形式,带领大家走进博物馆,触摸历史温度,感受文化力量。

博物馆展出的文物都是真品吗?

博物馆观众如何辨别真伪?

 

博物馆里的文物都是真品吗?

对于去博物馆参观的观众而言,必然是抱着“一睹真容”的心情去的。当发现一些文物是复制品或仿制品后,不免有一些遗憾。

博物馆为什么以复制品或仿制品作为展品,这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博物馆展示复制品或仿制品,一般是基于以下原因:一、博物馆无法获得足够的文物真品用于展示,为了保持展览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才会选择用复制品或仿制品代替;二、一些珍贵文物由于年代久远或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难以保持原来的状态,用复制品或仿制品可以给参观者带来更好的观感体验,残损文物可通过3D打印复原(例:三星堆青铜神树局部修复件);三、出于文物保护需求,脆弱文物(如帛画、漆器)可能因对光照、温湿度敏感而用复制品或仿制品代替(例:马王堆汉墓T型帛画展出为高仿品);四、出于安全需求,高价值文物可能展出复制品以降低风险;五、文物在维护和保养中,暂时不能展出;六、文物被借展或外出巡展了。

就晋国博物馆的基础陈列而言,其展品多数为真品,与其他博物馆一样,也有一定数量的复制品和仿制品,但占比很小。晋国博物馆是依托曲村——天马遗址兴建的一座遗址类博物馆,曲村——天马遗址发掘之后,大部分出土文物由参与发掘的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原山西省考古所)保存,部分文物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北京大学考古系)保存,更有一部分文物被盗后辗转至一些博物馆,比如上海博物馆。总之,晋国文物在不少博物馆里熠熠生辉。在2014年晋国博物馆开馆后,展出了部分晋侯墓地及邦墓出土文物,由于一些典型文物在其他博物馆展出,出于展陈需要只能用复制品或仿制品代替。比如晋侯鸟尊真品现藏于山西博物院,为其“镇院之宝”,晋国博物馆展示的鸟尊则为仿制品;晋侯稣编钟16件编钟中14件藏于上海博物馆,2件在山西博物院,晋国博物馆展示的则为仿制品;还有著名的叔虞方鼎现藏于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晋国博物馆展出的则为仿制品。晋国博物馆展出的这些复制品或仿制品是展示晋文化不可或缺的展品,虽不是真品,但也可达到相应的参观体验效果。

观众如何辨别文物真伪?

众所周知,展品的真实性是博物馆行业必须恪守的一条基本规则。我国的《博物馆条例》指出:“展品以原件为主,使用复制品、仿制品应当明示。”

仿制品与复制品的区别。

仿制品与复制品二者有很大区别。我国《文物复制暂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文物复制品进行了非常严谨的描述和规定,要求复制品与原文物的体量、形制、纹饰、质地都要基本采用原制作工艺。也就是说,文物复制品是从原文物上进行翻模,然后严格按照文物的材质,运用古代工艺进行制作,所有的纹饰、铭文、颜色等要与原文物一致。在原文物上复制文物的需要报批:为陈列展览、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移交、科学研究等用途复制文物,由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文物收藏或保管单位按文物等级分别审批。文物复制者得到复制该文物的授权时,通常会伴随着保密协议的签署,也有部分文物复制是要求匠人到馆内进行制作,文物不能出馆。国家一级文物复制品相当于二级文物,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而文物仿制品则不需要行政部门的审批,制作者也由于只能依照文物图片来制作,所以成品很难保证准确度。但无论复制品还是仿制品,博物馆在展示的时候都应该准确的标识出来。

 

总而言之,正规公立的博物馆中的展品,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默认是真品,如果是复制品或仿制品,必须有说明,并且复制品、仿制品的比例必须有所控制。这是一种博物馆的道德,也称博物馆伦理。